【百禾傳媒 年度舞劇盛典】
生命之美
經典重現
這是一次“極”美的盛宴
極簡、極真、極純
歷經17年對生命的凝練
這次,再創巔峰
重慶大劇院攜手百禾傳媒
演繹“最美對話”
大型原生態歌舞集《云南映象》
12月23、24日在重慶大劇院圓滿落幕!
大氣磅礴的音樂、華美壯觀的場景布置、精彩紛呈的舞蹈表演
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場美輪美奐的古典美學盛宴。
楊麗萍老師帶著她最專業的團隊,為重慶人民帶來了最華美的視覺盛宴。
為了保證每場演出效果,楊麗萍親臨現場、坐鎮指揮,
用最專業的態度,呈現最美瞬間。
連續兩場演出,場場爆滿,現場掌聲連綿不絕。
整場舞劇以彝族、佤族、哈尼族、傣族、納西族、白族等民族生活原景為中心,
加上栽秧鼓、象腳鼓、太陽鼓等68面鼓的鼓風鼓韻,
從村寨收集而來的600余套純手工民族織繡的服裝和繡花鞋,
以及六十多位能歌善舞的地道村民的真情演繹,
展現出云南特有的天地自然、民族風情和人文情懷,
在舞臺上建造了一座“行走的民間歌舞藝術博物館”。
觀劇者說
《云南映象》觀后感(一):以藝術的名義而自信
第一次看《云南映像》的時候,大概是四年前,看到一陣陣的雞皮疙瘩,
那也是我第一次認認真真的接觸到大型劇。
演員們大都來自云南的大山深處的村落里的男女,民族的東西本身就是一件藝術,
加上楊麗萍老師豐韻的藝術功底將原生態的民族民俗的東西還原潤色。
在我心中,《云南映像》是非常有藝術高度的商演,是一部很出色的藝術品,
將云南26個少數民族具有代表性和地域性的民族精髓濃縮精煉。
我念書的時候方向主要是民族及產品研究方面,
所以在欣賞《云南映像》的時候在民族民俗風情上產生共鳴,
且感觸頗深,民族是有個性的,有信仰的,這正是他們純粹而高貴的一面。
所以這我也義無反顧的又來了,好的作品是,禁得起時代的考驗,
禁得起一遍一遍觀看,反復琢磨和推敲的。
《云南映象》觀后感(二):天生舞者
我是沖著《雀之靈》片段來的,當初年幼的我就是在電視機前被那美妙的肢體語言深深地吸引住,
我一直相信楊麗萍的雙手是有自己的靈魂的。
手指快速的張合,手臂以不可思議的角度和速度扭動,靜靜地再看下去,它的生命就出來了。
可以感覺到孔雀在點頭,在轉身,在起舞。無限的想像和向往,就盡在那舒臂繞指間。
“每當我在心里的場地里伸開雙臂起舞時,我感覺到肩膀無限延伸,延伸,
我能感覺到我的靈魂從我的身體里飄蕩出來?!?/span>
這是楊麗萍所描述的跳舞的感覺,也是我們觀看的感覺。
可以肯定地講,她成功地把自己內心的感受帶給了所有的觀眾,這就是傳神!
最好的交流莫過于心的交流,她做到了……
《云南映象》觀后感(三):專注的力量
海菜腔聽的我好感動,表演的同時,我也一直在想,
應該用那些關鍵詞去描述這樣一場表演,我第一個想到的詞是“專注”。
同行的小伙伴在表演結束后眼睛通紅地給我講述她對楊麗萍的“崇拜”,
我突然想起小時候看她的專訪,對于她近乎瘋狂的自持,當時還不甚理解。
昨晚在看表演時,在看到《雀之靈》中姑娘們舒展的舞姿時...
我只能說,感謝楊麗萍的執著和無可挑剔的審美,
感謝三寶的音樂,慶幸有這樣一個機會能讓我有這樣一次體驗...
這是一個多好的時代!
《云南映象》觀后感(四):原生態云南土特產
11年前在昆明第一次看的《云南映象》,深深被原生態的民族歌舞所震撼。
今晚坐在重慶大劇院再觀《云南映象》,感受不盡相同。
不同于楊麗萍的另一部概念完整的作品《十面埋伏》,《
云南映象》更像是一盤秀色可餐的云南土特產拼盤,原生態的少數民族歌舞給人新奇的體驗……
十多年前印象深刻的是濃重雄性荷爾蒙氣息的太陽鼓舞、嘹亮“海菜唱腔”的花腰歌舞、
男女大膽求愛的煙盒舞……十多年后我最喜歡的還是這些。
作為《云南映像》的主辦方之一,
百禾傳媒多年來始終堅持與高雅藝術結合,
為城市增添藝術文化氣息,
讓每一個老百姓都有享受藝術的權利。
從舞劇《杜甫》到如今的歌舞集《云南映像》
我們一直都在積極參與中國文化藝術的發展,
激發人們對中國經典藝術及文化地討論,
至此,《云南映像》重慶之行
就已圓滿地畫上了句號,
但是傳承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
腳步永遠不會停止。
我們將繼續秉承“繼承與創新”的理念,
將傳統文化的精髓更好地傳遞給廣大觀眾。